空港社區是在原空港地區同創共建基礎上發展形成的。為積極探尋“黨建聯建、文明共治”社會治理新模式,2013年底,市文明辦、民航華東管理局、市城鄉建設交通黨委、市交通委、上海機場集團、東方航空公司聯合開展了《空港社區黨建聯建、文明共治模式研究》。
課題研究表明,建設空港社區必須打破現有條塊分割、塊塊分割的藩籬,以“黨建聯建”為紐帶,推進區域內行業黨建、單位黨建相互融合,構建組織互聯、資源互通、功能互補的大黨建格局,為區域共治提供組織保障;必須在社區治理模式上有所突破,有所創新,以“黨建聯建”推動建立利益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,進一步調動政府、市場、社會各方積極因素,積極整合各方資源,搭建緊密相連的協商、協作平臺,推進社區聯建共治,逐步實現區域內黨建、治理社會化;必須聚焦復合型社區整體建設發展,以“黨建聯建”推動地區管理方式從依靠政府推進向政府主導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轉變,強化區域統籌規劃,推進臨空經濟發展,促進機場與周邊區域和諧發展。
上??崭凵鐓^是在原上海機場地區基礎上,向周邊浦東新區祝橋鎮、長寧區新涇鎮、程家橋街道和閔行區新虹街道等區域擴展與延伸的,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。其中:浦東機場區域200平方公里,虹橋機場區域47平方公里。
社區內政府、企事業、社會團體和居民圍繞上海航空樞紐建設目標,通過黨建聯建,推動文明共治,促使航空產業、臨空經濟、和諧社區建設相輔相成、協調發展,打造守望相助、互惠共贏、和諧共生的利益共同體,促進區域內航空產業和社區治理協調發展。
響應市委加強社會治理總要求,順應市委一號調研課題的精神,一個條塊結合,市、區街鎮聯動,政府、企業、社會相融合的上??崭凵鐓^黨建聯建、文明共治委員會于2014年7月應運而生。
緊緊圍繞上海航空樞紐建設的國家戰略,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,突破條塊、條線和行政區劃藩籬,積極構建組織互聯、資源互通、功能互補的大黨建格局,推動空港社區內行業黨建、單位黨建、區域黨建相互融合、相互促進。并堅持以共享為基礎,以合作為關鍵,以共贏為目標,以黨建帶創建,以聯建促共治,打造以地緣為紐帶的社區共同體和以發展為目標的利益共同體,促進區域內航空產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。
上??崭凵鐓^黨建聯建、文明共治工作按照“黨委領導、政府主導、企業和社會參與,條塊結合、以塊為主”的治理模式運作,堅持需求導向、問題導向、項目導向,遵循“有事共協商、難題共探討、頑癥共治理、信息共交流、風險共承擔、成果共享受”原則,以協商形成共識,以協調形成機制,以協作形成合力,加強聯系、促進聯合、實現聯動,積極創造空港社區“和諧共生、平等共事”的社區工作氛圍。
委員會組織領導實行輪值制,輪值主任由發起單位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、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黨委、市城鄉建設交通委黨委、市交通委黨組、上海機場集團黨委和東方航空股份公司黨委的領導擔任,輪值周期一年。
為推動空港社區“黨建聯建、文明共治”工作步入軌道,建立了《空港社區“黨建聯建、文明共治”委員會章程》,對空港社區的概念、范圍、結構組成要素和聯建共治工作的宗旨、原則、總體目標,以及組織機構、工作職責等內容予以明確。按照“可操作、能復制、便推廣”原則要求,結合空港社區運作實踐,積極構建務實管用、規范系統的制度體系:輪值主任會議制度、工作會議制度、工作調研制度、協調督促制度、信息報送制度、表彰獎勵制度、聯絡員會議制度、黨建服務項目“雙向認領”工作制度。
現行體制下,上??崭凵鐓^既有國家部屬單位與市屬單位,也有地區街鎮,既有央企與市企,也有民企,相互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隸屬“壁壘”,每個單位都是一個微循環體,各方都有各方的利益訴求。要破除“壁壘”、拆除“圍墻”,整合好各方利益,必須打造一個利益共同體,而只有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黨組織,才能發揮出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,統管全局、協調各方,從而建立利益協商、合作交流、多元共存、共治共享的社會共治機制,使社區的黨建活力得以充分釋放。
推進文明共治必須要有“一榮俱榮、一損俱損”社區意識。在推進文明共治中,空港社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、需求導向、項目導向。強調問題導向要抓住動態性,不斷地發現問題,不斷地提出問題,不斷地解決問題;強調需求導向要注意全面性,既要注意地方需求,也要注意企業需求,更要注意社區群眾和職工需求;強調項目導向要加強針對性,要撓到癢處、抓到痛處,實實在在地解決成員單位最關注、社區群眾最關心切的突出問題。